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每日新闻
每日新闻
「速递」基础研究论坛:群英荟萃,引领心血管研究最前沿
发布时间:2020-10-24浏览(755)次

第31届长城心脏病学会议(GW-ICC 2020)于2020年10月19日-10月25日以全程线上形式隆重召开,将展开持续7天、每天12小时的在线交流,开设31个学科频道、75大学术论坛、6大学术周,涵盖心血管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丰富的学术内容。

基础论坛是每年长城会的亮点之一,今年更是群英荟萃,引领我国心血管研究的最前沿。今天是基础论坛的第一天,董尔丹院士、朱毅教授和杜杰教授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充分肯定了我国学者一年来取得的突破和成绩,同时对心血管研究的年轻一代寄予厚望。


今天的第一个学术专场为“心脏的损伤和修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卜军教授以“核受体与心肌炎症损伤”为题做了学术汇报,该研究团队长期研究核受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卜军教授重点介绍了该团队发现核受体可通过调控炎症机制而影响心肌损伤修复的最新工作。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陶凌教授(该团队张教授代)的报告为“鸢尾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代谢的保护作用”。鸢尾素是具有多器官保护作用的肌肉因子,陶凌教授团队发现Irisin对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损伤具有拮抗作用并阐明其分子机制,对于心肌再灌注损伤具有潜在的临床治疗价值。第三位讲者是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的曾春雨教授,汇报了该团队最新成果“GRK4在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从心肌梗死患者不同GRK4突变体的预后到细胞和动物实验,曾教授系统介绍了GRK4通过影响心肌细胞自噬和凋亡从而调控心肌损伤的机理,可能成为减轻心肌损伤的干预新靶点。



随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建安教授以“心肌梗死心功能重建的基础和临床”为题进行报告。该团队经多年努力,已建立起细胞、小动物、大动物、临床四位一体的完备研究体系,取得“低氧预处理干细胞移植治疗心梗临床试验”等系列研究成果,王教授还重点介绍了干细胞旁分泌机制中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机制。


今天的第二个学术专场为“干细胞和心血管疾病”。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徐清波教授就“CD34干细胞在血管修复中的作用及机理”作学术汇报。徐教授重点阐述了CD34+干细胞直接分化为血管细胞的潜力以及其旁分泌因子促进血管新生的机制,为该类细胞未来在临床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杨黄恬教授的报告是“人多能干细胞源心肌谱系细胞心肌修复研究的启示”,杨教授团队发现人多能干细胞来源的心血管前体细胞有望成为治疗心肌梗死的新策略,并且发现该干细胞可通过对巨噬细胞的免疫调节而影响心肌损伤后的修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胡新央教授就“含miR-486-5p的细胞外小囊泡增加心梗后小鼠及灵长类动物心脏血管新生”作了汇报,该团队利用灵长类动物研究平台,证明干细胞外小囊泡可促进小鼠心肌梗死后血管新生从而促进心肌修复,而小囊泡中的关键分子为miR-486-5p,其对VEGFA的调控是影响血管新生的重要机制。

第三个学术专场为“心肌再生”。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王伟教授报告的题目是“LncRNA-DRR对心肌细胞增殖的作用及机制”。该团队以具有完全再生能力的新生小鼠心尖切除模型为切入点,发现LncRNA-DRR可通过调控心肌细胞增殖的关键环节DNA损伤修复而影响内源性心肌再生,可能是心肌梗死的潜在治疗靶点。广州医科大学余细勇教授以“表观重编程技术与心肌损伤修复”为题作了报告,余细勇教授重点介绍了该团队近年来应用细胞重编程技术对干细胞进行修饰从而增强干细胞对损伤心肌的治疗作用的发现,对临床应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具有指导意义。上海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肖俊杰教授的报告是“运动保护心脏新机制”。肖教授团队的深入研究提示运动对心肌肥大、心肌增殖等具有多重调控作用,从运动中探寻促心肌增殖和干预病理性心肌重构的关键分子具有重要科学意义。最后一位讲者苏州大学胡士军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多能干细胞衍生心脏谱系细胞与心肌修复”。胡教授系统介绍了该团队在iPSC分化机制研究方面的新发现,比如发现多种新型小分子化合物可促进iPSC向成熟心肌细胞的分化,具有临床转化潜能。